kok官方下载地址
kok官方下载地址介绍 你的位置:kok官方下载地址 > kok官方下载地址介绍 > “蔚小理”竞逐 AI :蔚来调研机器狗项目,徐抗任负责人

“蔚小理”竞逐 AI :蔚来调研机器狗项目,徐抗任负责人
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02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植文 上海报道 

《21 汽车》独家获悉,蔚来已组建 20 人左右团队调研机器狗项目,负责人为徐抗。徐抗曾是 Momenta 算法专家,在 2020 年之后加入蔚来自动驾驶团队。

相比于两足机器人,四足的机器狗本身具有稳定、灵活、承载力强等特点,更适用于复杂地形;而且控制系统相对简单,不需要一双灵活的双手。 

因此,凭借着小体积、灵活稳定的运动能力和相对较低的投入,四足机器狗有望率先规模化落地各种实用场景,比如电力巡检、流程工业、消防救援、国防军事,潜在市场规模达数千亿元。

尽管机器狗的开发成本比具身机器人要低,但目前具身智能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。"智能汽车作为限定场景的机器人,智驾的发展都还需要时间,拥有更广泛使用场景的具身智能一定难得多。"一位业内人士说道。

而这次蔚来的涉足明显不同于以往,显得更加审慎。

机器人和机器狗所属的具身智能(Embodied AI)是 AI 落地的一大热门方向。近一年多,端到端大模型在智能驾驶上的应用,也让从业者看到了具身智能创业的机会。

在汽车行业,特斯拉是具身智能领域的引领者。早在 2022 年,在特斯拉 AI DAY 上,特斯拉首款人形机器人"擎天柱"正式亮相,其与特斯拉汽车同源,特斯拉全自动驾驶系统 FSD 被应用在"擎天柱"上,因此两者拥有相同的视觉感知和计算能力。

最早跟进特斯拉的新势力是小鹏汽车。2020 年 12 月,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将机器人创业公司 Dogotix 的知识产权、人员、债务全部买断后,成立新公司"鹏行智能",正式涉足机器人领域。

之后几年,小鹏做了四代机器人,经过了从"四足"到"双足"的探索,于 2024 年 11 月正式亮相 AI 机器人 Iron。这款机器人身高 178 厘米,已经能够"进工厂拧螺丝",承担起了组装等生产任务。

相比小鹏,理想汽车未来会布局机器人,但态度较为谨慎。一个月前,理想汽车 CEO 李想在直播间表示,理想汽车 100% 会做人形机器人,"但节奏不是现在"。他给出的理由是,理想尚未解决完 L4 级自动驾驶汽车的问题,机器人远比前者更复杂。 

蔚小理之外,机器人热潮也涌向传统主机厂。去年 12 月,广汽集团发布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GoMate。布局具身智能的主机厂还包括比亚迪、奇瑞、赛力斯等。

自动驾驶是具身智能的重要场景,都具备"感知 - 决策 - 规控"的算法架构,具身智能和自动驾驶在技术实现路径上一脉相承,且算法与零部件可实现高度复用。

"大的自动驾驶这个赛道目前看起来很拥挤,但机器人和玩具的市场规模非常大,特别是大模型和 AI 技术出现以后,这里面会有很多的机会。"一位车企内部人士告诉《21 汽车》。

自动驾驶在一级市场融资遇冷,具身智能领域却掀起资本狂欢。去年 3 月,上汽创投参与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智元机器人的 A3 轮战略融资。4 月,奇瑞汽车联手 AI 公司 Aimoga 共同研发了人形机器人 Mornine,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。据不完全统计,具身智能在短短一年内至少拿下了 60 笔融资,融资总额超过 50 亿元,成为当下国内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。

"如果跟风进入具身智能赛道的话,也许是融资或者讲增长第二曲线的好故事。"零一汽车智能驾驶合伙人王泮渠向《21 汽车》表示,如果是认真做的话,具身智能毕竟是很大的市场,端到端框架汽车和机器人也是通用的,做技术储备和产品化也没问题。

具身智能是 AI 落地的一大方向,放眼整个 AI 领域,小鹏、蔚来和理想是紧跟特斯拉风向的三家公司:

小鹏最先下场,全面布局(AI 汽车、AI 机器人、AI 芯片、AI 大模型以及飞行汽车),落地进展最快;

蔚来不吝啬投入,用 12 项技术建立全栈自研能力;

理想保持了一贯的风格,态度最为谨慎。

蔚小理的选择和动作,反应着他们的风格和现状,对于其他公司而言,无论跟进具身智能,还是进一步填补 AI 版图,蔚小理都是" AI 后来者"最好的研究样本。

蔚来:投入最多、要建立全栈自研的能力

"我坚信,一个成功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,一定是一个成功的 AI 公司。"在 2024 蔚来创新科技日上,蔚来 CEO 李斌说道。

过去十年,蔚来累计研发投入超过 530 亿元,研发人员超过 2 万名,搭建了以 AI 为底座的十二项全栈自研的核心能力,涵盖芯片和车载智能硬件、整车全域操作系统、自动驾驶、智能座舱、整车平台等方面。

自动驾驶领域,蔚来"软硬兼备",流片成功了全球首颗车规 5 纳米高性能智驾芯片——神玑 NX9031;发布了首个智能驾驶世界模型 NWM(NIO World Model,蔚来世界模型)。

操作系统是智能电动车的"大脑",能整合与调度算力、管理所有子系统,蔚来历经 4 年打造了整车全域操作系统 SkyOS · 天枢。

但蔚来最早广为人知也成为其最显著标志的 AI 产品是 Nomi,这个圆头圆脑、好似有感情的实体 AI 助手。在蔚来成立的第二年,李斌就已经决定要在车内做这样一个打破传统造车范式的产品。

人机交互被蔚来视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,2017 年 12 月,会打招呼、会对话、会东看西看的 Nomi 被正式发布,从此蔚来的座舱拥有了具象的情感智能,而这一车载的人工智能交互系统也成为后来者争相借鉴的典范。

去年蔚来创新科技日上,结合了大模型技术后的 Nomi 具有更聪明的交互能力,比如可以离线识别数千种物品、可以千人千面地进行专属对话等等。

尽管蔚来的企业愿景并没有直接指向人工智能,但李斌不止一次强调:"人工智能最好的应用场景、最好的产品、最好的应用产业就是智能电动汽车行业。一个成功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一定要具备 AI 的研发能力、运营能力。"  

小鹏:最先尝到甜头,最早落地具身智能

" Al 的发展浪潮趋势会比移动互联网更大,持续时间更长,没有人能打败趋势,AI 也会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,未来 10 年,我们要把小鹏打造成一家全球领先的 AI 汽车公司," 2024 年的最后一天,何小鹏在内部信中这样写道。

2024 年对于小鹏来说是冰火两重天,上半年犹如至暗时刻,下半年小鹏汽车的销量连续 4 个月打破历史记录,而让小鹏得以逆风翻盘离不开以智驾为核心的 AI 技术。去年 11 月,小鹏汽车第一款采用纯视觉方案,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的 AI 汽车——小鹏 P7+ 正式上市。

搭载小鹏自研的 AI 天玑 5.4.0、端到端大模型以及 AI 鹰眼智驾方案的小鹏 P7+ 全系标配高阶智驾系统,实现技术平权,也尝到了市场的甜头。上市当晚,小鹏 P7+ 大定突破三万辆。

" AI 的颠覆性力量带来四大全新方向,并且推动四大趋势的发展,它们分别是芯片、大模型、无人驾驶以及机器人。小鹏会进入这四大方向。"何小鹏在小鹏汽车 AI 智驾技术发布会上说道。

2024 年 8 月,小鹏汽车宣布自研的图灵芯片流片成功,它可以同时应用在 AI 汽车、AI 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上。

与智驾能力同步进行研发的还有具身智能。在过去 5 年时间中,小鹏不断地研究机器人,已在实验室做了机器马、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。 

去年底,在小鹏 AI 科技日上,小鹏最新 AI 机器人 Iron 正式亮相。应用了小鹏自研的图灵 AI 芯片以及天玑 AIOS,基于小鹏端到端大模型和强化学习技术,Iron 在智能表现上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,已经发布的小鹏 P7+ 汽车的部分组件就是由 Iron 亲手组装的。

在 2024 年内部信中,何小鹏表示 2025 年小鹏计划推出多款搭载 AI 技术体系的全新车型,而从小鹏的 AI 产品和打法来看,小鹏有跟特斯拉掰掰手腕的决心。

理想:左手理想同学,右手智驾

" AI,对理想意味着未来的全部。"在网络消失了将近九个月的李想在" 2024 理想 AI Talk "的直播中说道。

比起蔚来、小鹏在 AI 方面的投入,理想似乎是新势力中最为谨慎的那个,但其实在 2022 年 9 月的第一次战略会中,人工智能就成为理想真正重要的方向,2023 年 1 月,李想在内部信中提到理想汽车的愿景是—— 2030 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。

在李想看来,理想要做的不是"汽车的智能化",而是"人工智能的汽车化",并将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个家庭。从行业视角来看,汽车将从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,进化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机器人。

为此,理想一年超过百亿的研发投入,有一半在人工智能。

但对于成为 AI 企业的路径,理想选择了和在造车之路上一样的现实主义。和蔚来、小鹏大举投入 AI 相比,理想只选择了特定的两个领域——左手抓"理想同学",右手抓智驾。

理想同学原本是基于自研基座大模型的 Mind GPT 开发的车载 AI 智能助手,但在去年 12 月 27 日正式从车机进入手机,作为一款人工智能应用,理想同学 App 目前具备"知识问答"和"看世界"两大功能,前者能提供多领域的问答能力并处理多种文本任务,后者则依靠视觉感知能力,帮助用户识别上千种通用物品。

"我们希望可以让理想汽车的 100 多万用户和他们的家庭不仅可以在车上,还可以在手机、电脑,甚至以后还可以在眼镜上,都体验到一致的人工智能产品。"李想表示。

在智能驾驶方面,去年 10 月,理想全量推送了行业首发的端到端 +VLM ( 视觉语言模型 ) 双系统架构,并持续进行迭代升级。1 月 16 日,理想汽车在最新的 OTA7.0 版本中推出高速端到端和 AI 推理可视化功能,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家、全球第二家将端到端技术应用到高速 ( 及环路 ) NOA 场景的车企。

李想预计,在 2025 年达成 L3 级有监督智能驾驶,并在三年后推出 L4 级自动驾驶定义的汽车产品。

(记者易思琳对本文亦有贡献)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kok官方下载地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